可見光和不可見光的區(qū)別
可見光:
指能引起視覺的電磁波。可見光的波長范圍在0.77~0.39微米之間。波長不同的電磁波,引起人眼的顏色感覺不同。0.77~0.622微米,感覺為紅色;0.622~0.597微米,橙色;0.597~0.577微米,黃色;0.577~0.492微米,綠色;0.492~0.455微米,藍靛色;0.455~0.39微米,紫色。
可見光是電磁波譜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,可見光譜沒有精確的范圍;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電磁波的波長在400到700納米之間,但還有一些人能夠感知到波長大約在380到780納米之間的電磁波。正常視力的人眼對波長約為555納米的電磁波最為敏感,這種電磁波處于光學頻譜的綠光區(qū)域
人眼可以看見的光的范圍受大氣層影響。大氣層對于大部分的電磁波輻射來講都是不透明的,只有可見光波段和其他少數如無線電通訊波段等例外。不少其他生物能看見的光波范圍跟人類不一樣,例如包括蜜蜂在內的一些昆蟲能看見紫外線波段,對于尋找花蜜有很大幫助。
不可見光:
不可見光顧名思義就是人類肉眼看不到的光,其中包括我們熟悉的紫外線、紅外線、遠紅外線等。
不可見光如果以波長來表示:
不可見光<380nm:如紫外線。
不可見光>760nm:如紅外線、遠紅外線。
速度方面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,一般說來凡是電磁波(也就是廣義上的“光”)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都是一樣的,約為30萬公里/秒,但不同的介質對不同波長的光的阻礙作用是不同的,所以光在不同的介質中速度是不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