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葉蓮
七葉蓮又稱為七加皮、冇骨消、小葉鴨腳木等等,是一種較常見的要用植物。七葉蓮每個部位的葉子都有其獨特的形態(tài),葉子為互生,花序呈傘狀,漿果為球狀,成熟后為黃紅色。七葉蓮喜陰濕的地方,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了解吧。
1七葉蓮養(yǎng)殖方法
溫度:七葉蓮適宜長在高溫熱、高濕度的環(huán)境,土壤則可采用易排水或沙質(zhì)培土,一般采用播種或扦插的方式培育幼苗。其育苗溫度以20-28℃為佳,最高不要超過30℃,最低不可在12℃以下,因為過低的成長溫度會使得其葉子掉落,影響其可觀性,因此在冬季5℃以下時一定要對其進行防寒保溫。
光照:同許多植物一樣,七葉蓮的也需要充足的光照,但是在夏季不可長時間接受強光照射,否則會出現(xiàn)黃葉和掉葉現(xiàn)象,因此在春夏兩季要進行適當?shù)恼陉?,秋冬兩季光照不強,可采用一些增加光照的方法?
肥水:春季和秋季并不是極端天氣的時期,其土壤可干可濕,冬季又寒又干,生長比較緩慢,土壤一般比較干,夏季酷熱,需要不斷澆水給予降溫和補充水分,故以濕性土壤為主。因4-10月為其生長旺盛期,可每隔15天左右施一次肥。
病害:七葉蓮易患炭疽病和葉斑病,在蟲害方面,也易受到潛葉蛾、紅蜘蛛、介殼蟲、薊馬等的危害,所以,需加強防治,必要時噴涂一些農(nóng)藥。
2七葉蓮功效與作用
七葉蓮又可稱為七加皮、冇骨消、小葉鴨腳木等等,是一種比較常用的藥用植物。其外形呈藤狀,散發(fā)著香味。綠色的莖上有光滑細細的豎條紋,葉子為互生,不同部位的葉子有各自的形態(tài),春夏之際青白色的花在頂部開放,花序呈傘狀,漿果為球狀,熟了之后為黃紅色。這種植物適宜生長在陰濕的林中,也見于山谷之中,在我國分布在兩廣地區(qū)、臺灣、貴州、浙江等地。
功效與作用
七葉蓮的外形具有觀賞性,其青白色的花朵、掌狀復葉、球形漿果在人工的培育下呈現(xiàn)良好的體態(tài),并且散發(fā)著福特的香氣。另外,它具有很好的要用價值,可泡酒或水煮服用,有清熱解毒、活血除濕等功效。葉子可用于外傷的止血,莖可用于治療某些疼痛。
因內(nèi)部含有七葉蓮多肽,它對于在骨髓和血液的風濕復合原具有極強的消滅作用,可快速減輕腫、酸、痛、麻等不適感。此外,作為一種冇骨消,這種植物也具有止淋、解毒(熱)等療效。因此,它常用來治療一些風濕病、關(guān)節(jié)炎、骨頭損傷、風寒、腹瀉、食欲不佳等病癥。注意:孕婦和氣血虛弱的人請慎用。
作用藥方
1、風濕關(guān)節(jié)痛:取一定量的大風、七葉蓮、紅龍船花葉混合在一起搗爛,再用酒炒熱,涂在疼痛部位,同透氣的布包扎好。
2、跌打損傷:取一定量的七葉蓮、酒糟同時搗爛,外包芭蕉葉,煨暖,涂在損傷的部位。
3、外傷出血:僅僅將一定量的七葉蓮搗爛涂于出血部位即可。
以上藥房均出自《廣西中草藥》。
3七葉蓮發(fā)與財樹區(qū)別
發(fā)財樹形態(tài)特征
常綠喬木,樹高8-15m,掌狀復葉,小葉5-7枚,枝條多輪生。花大,長達22.5cm,花瓣條裂,花色有紅、白或淡黃色,色澤艷麗。4-5月開花,9-10月果熟,內(nèi)有10-20粒種子,大粒,形狀不規(guī)則,淺褐色,以種子繁殖為主,種子在秋季成熟,宜隨采隨播。
發(fā)財樹為五加科假概木屬的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莖直立,葉大互生,有長柄,掌狀復葉,有小葉9-12枚,小葉長12-15厘米,寬約6厘米。
七葉蓮形態(tài)特征
1. 鵝掌藤:常綠蔓性藤狀灌木,全株有香氣。高達3米。莖綠色,有細縱紋,光滑無毛。莖圓筒形,有細縱條紋。葉互生,掌狀復葉,有長柄,柄基部擴大,總柄長7~9厘米,小葉通常7片,長卵圓形,故稱“七葉蓮”,革質(zhì),長橢圓形,長9-16厘米,寬2.5-4厘米,兩端鈍,先端尾尖,基部圓形,全緣,葉面綠色,有光澤,下面淡綠色,網(wǎng)脈明顯;小葉柄長1~3厘米,中間的最長;托葉在葉柄基部與葉柄合生,顯著。春季開綠白色小花,傘形花序集成總狀花序狀,集合成圓錐花叢,頂生。花青白色,花萼5齒裂;花瓣5片,分離,卵形;雄蕊5。子房下位,6室,漿果球形,成熟時黃紅色。
2.密脈鵝掌柴:與上種相似,但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。小葉片較寬,通常橢圓形或橢圓卵形。花成圓錐花序,果卵圓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