驚蟄
驚蟄,古稱“啟蟄”,是農歷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的第三個節(jié)氣,標志著仲春時節(jié)的開始;太陽到達黃經345°時。驚蟄時,蟄蟲驚醒,天氣轉暖,漸有春雷,中國大部分地區(qū)進入春耕季節(jié)。本篇百科將為你介紹驚蟄是什么意思、驚蟄節(jié)氣習俗有哪些、驚蟄節(jié)氣養(yǎng)生知識、驚蟄節(jié)氣養(yǎng)生食譜推薦等信息。
1驚蟄是什么意思
驚蟄,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的第三個節(jié)氣。每年3月5日或6日,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“驚蟄”。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,春雷始鳴,驚醒蟄伏于地下的冬眠動物。蟄是藏的意思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說:“二月節(jié),萬物出乎震,震為雷,故曰驚蟄。是蟄蟲驚而出走矣?!?
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:“促春遘時雨,始雷發(fā)東隅,眾蟄各潛駭,草木縱橫舒?!?
實際上,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,大地回春,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,“驚而出走”的原因。中國各地春雷始鳴的時間早遲各不相同,就多年平均而言,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聞雷,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?!绑@蟄始雷”的說法則與沿江江南地區(qū)的氣候規(guī)律相吻合。
相關文章推薦:
★煙雨濕闌干,杏花驚蟄寒 驚蟄詩詞知多少? ★小暑是什么意思 教你小暑節(jié)氣養(yǎng)生大法
2驚蟄節(jié)氣習俗有哪些
驚蟄節(jié)氣的習俗1:打小人
看粵語長片,有時會看到“打小人”的鏡頭。舊時三姑六婆隨時隨地都可打小人。在驚蟄這天,大概也和祭白虎相類,以防小人也在驚蟄那天出口傷人吧。打小人之俗當然俗不可耐,不過打小人時念唱的粵語歌謠卻有幾分可笑之處:打你個小人頭,等你有氣無得抖;打你只小人手,等你有手無得郁;打你只小人腳,等你有腳無得走……
驚蟄節(jié)氣的習俗2:祭白虎
蟄伏著的動物被春雷驚醒后,便開始覓食。按廣東民間傳說,兇神之一的白虎也于這時覓食。為著平安,驚蟄那天要祭白虎。將預先準備好的身帶豹紋的口有獠牙的紙造老虎置于神壇前,拜祭時,以豬血喂之,以肥膩的生豬肉抹在老虎的嘴上,以人之心度虎之腹:油水都吃飽了,自然就不會再張口傷人了。
驚蟄節(jié)氣的習俗3:蒙鼓皮
驚蟄是雷聲引起的。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鳥嘴人身,長了翅膀的大神,一手持錘,一手連擊環(huán)繞周身的許多天鼓,發(fā)出隆隆的雷聲。驚蟄這天,天庭有雷神擊天鼓,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?!吨芏Y》卷四十《揮人》篇上說:"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?!白ⅲ骸绑@蟄,孟春之中也,蟄蟲始聞雷聲而動;鼓,所取象也;冒,蒙鼓以革?!笨梢姴坏傧x的生態(tài)與一年四季的運行相契合,萬物之靈的人類也要順應天時,凡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。
相關文章推薦:
★2016年谷雨節(jié)氣是什么時候 谷雨習俗有哪些? ★雨水節(jié)氣的由來與習俗
3驚蟄節(jié)氣養(yǎng)生知識
驚蟄時節(jié),蟄蟲蘇醒,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,“人與大地相應”,此時人體之陽氣也順應自然,向上向外疏發(fā)。因此,養(yǎng)生必須掌握春天之氣升發(fā)舒暢的特點,注意保衛(wèi)體內的陽氣,使其不斷充沛。凡是耗傷陽氣、阻礙陽氣的情況都應避免。這個養(yǎng)生原則貫穿到春季的飲食、情志、起居等各個方面。
早睡早起去“春困”
驚蟄要早睡早起,以去春困?!按豪А笔侨梭w生理功能隨季節(jié)變化而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。驚蟄要遵循自然規(guī)律。早睡早起,睡前用熱水泡腳,并按摩足底涌泉穴,以促進睡眠。晨起可站在陽臺或窗前,充分舒展身體,微睜雙眼,凝視屋頂,然后雙眼微閉,將雙手搓熱,捂在雙眼上片刻,反復21次,可以保養(yǎng)眼睛,防止春天眼睛干澀。白天多到戶外曬太陽進行日光浴,可以養(yǎng)人體之陽氣,預防春困。
附:《黃帝內經》說:“春三月,此謂發(fā)陳。天地俱生,萬物以榮。夜臥早行,廣步于庭,披發(fā)緩行,以便生志?!?
穿衣下厚上要薄
穿衣要下厚上薄。春季氣候變化較大,天氣時暖時寒,而人體腠理也開始變得疏松,對寒邪的抵抗能力便會減弱,所以,春天尤其是初春時節(jié)不宜過早除去厚衣?!肚Ы鹨健分鲝埓簳r衣著宜“下厚上薄”。
“春捂”保暖防感冒
驚蟄節(jié)氣陽氣漸生,氣候日趨暖和,但由于北方冷空氣仍較強,氣候變化大,且早晚與中午的溫差很大,冷暖變幻無常,因而“春捂”尤為重要,不宜過早脫去御寒的衣物,感冒往往是在氣溫上升或出汗時脫去過多的衣服,突然著涼時被感染的。在天氣回暖時,要適當地減少衣被,天氣轉寒時則要適當地增加衣被,不要怕麻煩。應根據天氣變化,隨時加減衣服,可以早晚穿披肩,避免風寒濕氣的侵襲,預防感冒。
預防疾病莫大意
驚蟄后的天氣明顯變暖,不但各種動物開始活動,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細菌、病毒在內的微生物也開始生長繁殖,各種傳染病也開始流行。因此要注意氣象臺對強冷空氣活動的預報,當心冷暖變化,預防感冒、流感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(fā)生。現代流行病學調查,春天屬肝病高發(fā)季節(jié),應注意養(yǎng)肝、保肝,防止春季傳染病的流行。
飲食清淡少油葷
驚蟄天氣明顯變暖,飲食應清溫平淡,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、維生素的清淡食物,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。可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,如春筍、菠菜、芹菜、雞、蛋、牛奶等,以增強體質抵御病菌的侵襲。
預防干燥可吃梨
驚蟄時節(jié),乍暖還寒,氣候比較干燥,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、外感咳嗽。我國民間素有驚蟄日吃梨的習俗。生梨性寒味甘,有潤肺止咳、滋陰清熱的功效。
另外,咳嗽患者還可食用蓮子、枇杷、羅漢果等食物緩解病痛,飲食宜清淡,油膩的食物最好不吃,刺激性的食物,如辣椒、蔥蒜、胡椒也應少吃。
多甜少酸助升發(fā)
飲食要多甜少酸。春季陽氣初生時的飲食調養(yǎng)宜食辛甘發(fā)散之品,不宜食酸收之味。因為五臟與五味的關系中,酸味入肝,具收斂之性,不利于陽氣的生發(fā)和肝氣的疏泄。多食甜,少食酸,這樣能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。
情志戒怒忌抑郁
情志要戒怒忌郁。按五行學說,春屬木,與肝相應。因肝喜調達,有疏泄的功能,木有生發(fā)的特點,故肝也屬“木”。肝,惡抑郁而喜調達。人們在春季一定要力戒暴怒,更忌憂郁,要做到心胸開闊,樂觀向上,保持心境平和。
出門謹防蟲叮咬
驚蟄時節(jié)溫暖的氣候條件利于多種蟲類的蘇醒和活動,外出踏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草叢、樹叢間的蟲類動物,以免不小心觸碰到損害皮膚甚至對身體造成其他更大的傷害。外出踏青最好帶一些堿性肥皂和抗過敏的外用藥物,萬一被被昆蟲咬傷后,首先用堿性液體沖洗傷口,再涂抹抗過敏的藥膏以消除疼痛。另外,在野外旅游,特別是在林區(qū)和山區(qū)時,應注意自我保護,要穿長袖衣和長褲。如果發(fā)現有蟲叮咬或皮膚有紅斑,應及時到醫(yī)院檢查,千萬不要麻痹大意。
保暖莫忘避風邪
驚蟄節(jié)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,風為這一節(jié)氣的主氣,此時的風邪最為猖狂,它會帶動各種疾病到處肆虐。稍不注意,病菌就會侵犯人體,避風如避劍,早晨出門時為抵擋風寒預防感冒,可喝一碗紅糖姜水。日常也可以自我進行經絡按摩,如:大腸經、膽經(風齒、風市)、三焦經(翳風、耳門),經常按摩都可以起到防止邪風和抵抗病菌的作用。
驚蟄養(yǎng)生重在護肝健脾
驚蟄節(jié)氣前后,冷暖空氣交替開始頻繁,冷空氣尚顯余威,有時還會長驅直入;暖空氣與時俱進,勢力漸強。南方陰雨開始增多,北方干燥多風。諺云:“驚蟄刮北風,從頭另過冬”、“驚蟄過,暖和和,蛤蟆老角唱山歌”,可見初春乍暖還寒,氣溫忽高忽低,是驚蟄期間的天氣特點。
春季與肝相應,如養(yǎng)生不當,則可傷肝?,F代流行病學調查,春天屬肝病高發(fā)季節(jié),應注意養(yǎng)肝、保肝,防止春季傳染病的流行。
傳統醫(yī)學認為,春屬木,入味為酸,對應五臟為肝,順應自然界生長生發(fā)之規(guī)律,春季容易肝風、肝火妄動,易引起心腦血管病及高血壓病。因此,驚蟄時節(jié)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,助益脾氣,令五臟和平,主要以“春夏養(yǎng)陽”為原則,可適當多吃能升發(fā)陽氣的食物,如韭菜、菠菜、薺菜等。春天肝氣旺易傷脾,故驚蟄季節(jié)要少吃酸,多吃大棗、鍋巴、山藥等甜食以養(yǎng)脾,可做成大棗粥、山藥粥。
相關文章推薦:
★舌尖上的二十四節(jié)氣——雨水吃什么 ★谷雨節(jié)氣即將到來 這些養(yǎng)生注意事項,需懂!
4驚蟄節(jié)氣養(yǎng)生食譜推薦
驚蟄梨紅莧菜
食材:紅莧菜100克,驚蟄梨50克
調料:鹽1克,清湯200克
做法:1.先將迷你驚蟄梨去皮備用。2.將清湯燒開,加鹽調味。3.把莧菜放入慢煮3分鐘,然后與驚蟄梨裝盤即可。
白菜綠豆芽飲
原料:白菜根莖頭1個,綠豆芽30克。
制作:白菜根莖頭洗凈、切片;綠豆芽洗凈;一同放人鍋中,加水適量。將鍋置武火上燒沸,用文火燒煎煮15分鐘,濾去渣,稍晾涼,裝入罐中即成。
功效:清熱解毒、利濕者食用。
雙花飲
原料:金銀花30克,山楂10克,蜂蜜250克。
制作:將金銀花、山楂放入鍋內,加水適量,置武火上燒沸,3分鐘后,將藥液潷入小盆內,再煎熬1次潷出藥液,將2次藥液合并,放入蜂蜜,攪勻即成。
功效:辛涼解表。
桑椹桂圓飲
原料:鮮桑葚60克,桂圓肉30克。
制作:將桑葚、桂圓肉洗凈,加水適量,燉爛。
功效:適于心悸氣促,失眠多夢,汗出,頭目眩暈者食用。
相關文章推薦: